百人组团跨过深圳河,香港卫生界代表发现了什么“新大陆”?
来源:希玛眼科 2018-08-10 10:16:49
“我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背靠背!”--香港名医林顺潮眼中的“深港医疗合作”
近年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成为深港医疗合作的一张“名片”,香港长者医疗券也试点跨境在深圳使用。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背景下,深圳和香港这对一衣带水的兄弟在卫生健康方面还可以有什么新动作?
8月8日下午,香港医疗卫生界的百人考察团专程考察了深圳医疗卫生的新进展,探讨合作新空间。
此行为粤港卫生健康工作交流的其中一站,由香港特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带队,“报名十分热烈”,吸引了近20家私家医院、私营医疗机构,45个不同医疗专业团体、医疗培训机构的领导人参加,主要代表包括香港护士协会主席、香港立法会议员李国麟,立法会议员陈沛然,香港卫生署署长陈汉仪,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院长梁卓伟,香港医院管理局行政总裁梁柏贤等。
深圳方面,深圳市副市长王立新、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刘佳晨、深圳市卫计委主任罗乐宣、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主任王大平,以及全市10区卫生行政部门、市卫计委各直属单位、14家市属公立医院、5个医疗卫生团体的主要领导近70人出席。
在深圳一行,香港考察团听到、看到了什么?
河套地区 深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身后的PPT背景是香港的落马洲河套地区,这片区域正好代表了深港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关系。”深圳市卫计委主任罗乐宣一开场就抛出这个深港合作的“热点”。
香港落马洲河套地区位于深圳河畔,河对岸就是深圳福田的皇岗口岸、福田口岸片区。1997年,港深两地政府治理河道,将此段深圳河“截弯取直”。河流改道后,一片属于深圳的约87公顷土地就落在了香港界内,变成莺飞草长的边境禁区,即落马洲河套地区。
2017年1月3日,港深两地政府签署《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禁区即将“解禁”。根据目前的规划,落马洲河套地区(即河套A区)由港方主导,将打造“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成为香港的“创科园”。
深圳方面将在对岸的皇岗口岸片区主导建设河套C区,与河套A区协同发展,重点布局生命健康与生物医药等科技服务业,使这一片深圳河两岸地区成为未来深港卫生健康领域合作的新热点。
深圳市卫计委介绍,根据深圳市的“2017-2035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战略规划”,深圳作为目前全国科技创新的先锋,将努力打造全球卫生健康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港资医疗机构 有能力,要接地气!
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表示,此次的粤港交流“报名十分热烈”,近100人的考察团中,就有接近20家私家医院、私营医疗机构的代表。香港同胞开拓深圳及内地医疗市场的热情可见一斑。
现场交流中,于2013年率先在深圳开设内地港人眼科医院的香港眼科名医林顺潮分享了经验。他很感谢CEPA(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带来的一系列“绿色通道”,使香港医生无需参加内地的医学资格考试就能在内地执业,打开内地医疗服务的大门。
“深圳有2000多万人口,香港只有700万人口。2013年,我们在深圳的眼科医院刚开业时,觉得地方太大了,有4000平米,可是现在已经不够用了,正在不断去找地方,希望能开第二家医院。”
他透露,在内地开医院,除了自己的团队要有能力,还要懂得“接地气”,比如做适当的推广(香港不允许医生个人做广告),扭转内地市民对民营医疗“不靠谱”的印象,比如成为政府医保定点医院,方便大部分医保病人。
深圳市卫计委介绍,为了在医疗卫生方面“补短板、建高地”,深圳正“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公立医疗卫生体系加倍发力、“变道超车”,另一条腿就是大力鼓励社会办医,包括港澳资本来深办医。
近年来,深圳为港澳港资在深开办医疗机构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宽松条件,设置了专门的办理窗口,流程清晰,对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承诺办理时限为15个工作日。
目前,深圳已有7家港资医疗机构--
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
深圳环宇一家综合门诊部
深圳思莉医疗美容门诊部
深圳福田志浩综合门诊部
深圳朱胜吉口腔门诊部
深圳港全综合门诊部
深圳医汇卓越时代口腔门诊部
香港的连锁诊所集团--联合医务集团执行董事李家聪表示,目前联合医务在北上广深都开设了多家诊所,而的全科医生团队是这些诊所的关键“支撑”。他希望与深圳开展全科医生、护理人员乃至药学管理方面的培训,香港参与内地的全科医学发展,不一定要开多的诊所,与内地争抢有限的全科医生资源,而是应着眼于帮助内地提升全科医生的能力,并将商业保险等引入社康中心或是全科诊所,盘活现有资源。
智慧医疗 会向护士报警的“锁匙扣”
交流会结束后,香港考察团参观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了解医院里的一系列智慧医疗“黑科技”。
在外科住院楼一楼大堂,医生向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展示病人如何通过手机扫码查看自己的检查检验报告,高清的X光片。
在脊柱外科病区,走道上的智能输液监控系统让大家纷纷举起了手机。墙上的屏幕实时显示整个病区的病人情况,左边屏幕显示每个病人的输液进度;右边屏幕上则是语音呼叫一览表,病人有呼叫会显示红色。
护士长孙咏梅指着的这一排“钥匙扣”,叫输液感应器。
它能感应液体包的重量,当输液快要结束时,“钥匙扣”就会向护士站和护士随身携带的平板终端(PDA)发出警报,提醒换液。让护士不用提心吊胆、时不时往返病房查看,病人也不用担心输完液回血。
除了静脉输液自动监控系统,北大深圳医院还有精准安全的静脉药物配置机器人,会为病人办理出入院手续、把病人带到床边、进行入院宣教的护士助手机器人等一大批智能化护理设备,既方便了病人,也把护士从大量的简单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
社康中心 预防胜于治疗
香港考察团的后一站,来到了罗湖区的东门社康中心,这里是全国闻名的“罗湖医改”窗口。
2015年8月,深圳罗湖区将5家区属医院和23家社康中心(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整合为紧密型医联体--罗湖医院集团,举集团之力“强基层”,使居民在家门口的社区就能获得便捷而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不必动辄到人满为患的大医院“争破头”。
东门社康中心副主任郭志红医生介绍,以前,社康中心得不到居民信任,的问题就是“缺医、少药、少检查”。通过医院集团的改革,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医生:大力培养和高薪留住高水平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并鼓励大医院的专家下社康。
用药:社康中心的智慧药房与集团药库是一体,三甲医院有的药,这里都有。
检查检验:医院集团成立了共享的医学影像中心和医学检验中心,比如病人在社康中心做完照完X光,影像立即通过网络传送至集团影像中心,专家阅片后出具报告再发送到社康中心。
除了诊疗服务,罗湖模式注重以“预防为主”,比如为辖区的老年人和重点人群免费接种流感和肺炎疫苗,主动到老年人家中安装扶手,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
罗湖模式也为香港加强基层医疗服务带来了参考。
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表示,基于「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香港政府正计划在全港十八区开设“以预防和为主”的地区康健中心,以减轻专科及医院的压力。预计2019年第三季度,全港首间地区康健中心将在葵青区试点开设。
“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中,深圳很特别,是香港的近邻,双方的交流非常密切。我们非常支持私家医院、私营医疗机构把握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并协助大湾区医疗人才的培训,促进大湾区卫生健康的发展。
--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 陈肇始
我们真诚期望深港两地在卫生健康领域加强全方位交流合作,加快推动人才、技术、物资、服务、资金、信息等核心资源要素充分融合与流动,助力深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高地和健康中国“深圳样板”,携手共建大湾区健康共同体。
--深圳卫生计生委主任 罗乐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