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港医林顺潮的北上办医之路
来源:希玛眼科 2017-08-03 04:52:35
林顺潮在认真检查患者的眼睛
在香港,林顺潮这个名字可谓家喻户晓:知名眼科医生,找他看眼病的有范徐丽泰、伏明霞、刘德华等许多政商界名流及影视体育明星,他就是香港医疗界一张响亮的“名片”。
2011年,林顺潮北上深圳准备创业办医,开始了他深港双城的生活。
2013年3月20日,林顺潮饮下“头啖汤”,创办的内地港人眼科医院--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正式开业(以下简称“深圳希玛眼科医院”)。
4年多来,希玛眼科医院不仅为深圳带来与国际接轨的医疗水平,其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也逐渐赢得了好的口碑。多年来,在深圳市卫计委通过第三方机构进行的医疗卫生公众满意度调查中,希玛眼科医院一直高居深圳社会办医院公众满意度的榜首。
目前,包括希玛眼科医院在内,深圳已有6家港资医疗机构,另外5家为港资门诊部。无疑,深圳希玛眼科医院已成为深港医疗合作的典范,也成为港医北上办医的范本。林顺潮认为,如果自己能成为一个成功的案例,那么将带动多香港医生北上。
今年8月,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北京分院即将开业。林顺潮的计划是,未来5年,要在内地一线城市成立10间希玛眼科医院。
医疗不是普通商品
“仁心仁术就是要真正关心病人”
7月的一个周五下午,刘芯(化名)带着她60多岁的婆婆罗阿姨走进了深圳希玛眼科医院院长林顺潮的诊室。
前段时间,罗阿姨眼睛痛,看东西也有点模糊。在一番检查后,罗阿姨眼睛的图像被传送到林顺潮办公桌的电脑上,通过宽大的显示屏,他用手指着眼球告诉罗阿姨和刘芯,“婆婆眼睛的整体情况还算比较好,没有青光眼,但有远视,主要问题是晶体不透明,眼底有黄斑,晶体上也有一些色斑,可以考虑做一个白内障手术或3个月后再复查一次。”
清楚介绍完罗阿姨眼睛有哪些问题后,旁边的助理递给林顺潮几张关于白内障、黄斑、青光眼的科普宣传资料,他一边向病人和家属解释白内障手术的做法,手术会有什么影响等关键问题,一边用笔在科普资料上圈出重点。在耐心回答病人和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后,林顺潮把科普资料递给她们,要她们回去好好看一下,了解这些眼健康知识。
记者发现,每接诊一个病人,林顺潮都会非常耐心地解答病人和家属的疑问,不仅鼓励病人,给病人信心,还会不时地表扬家属。比如,看到刘芯非常关心她婆婆的眼病,他就对婆婆说,“你的媳妇真孝顺”。简单的一句话,改变了诊室的气氛,让病人和家属都轻松了下来。
“医院的服务让病人满不满意主要在三方面,一是从医学角度给予病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式;二是要以病人为中心,所有的服务都是为了解决病人的问题;三是要与病人有很好的沟通,让病人在就医过程中没有那么痛苦。”林顺潮说,医病要医心,“仁心仁术就是要真正关心病人。”
林顺潮说,他从来没把医疗看成是普通商品,“它要有关爱的成分”。在他的手术室里,有一个特别的提板。每一次手术,他都会在提板写上患者的名字。每隔一阵,他都会呼唤患者的姓名,询问患者痛不痛。
“其实都是明知故问。”林顺潮说,眼部局麻的情况下,手术刀触碰到眼睛没有动,肯定是不痛的,不停跟他说话,是在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多些沟通,医患矛盾就会少很多。”
如今,林顺潮过的是典型的“双城生活”,每周一到周三,在香港林顺潮眼科中心工作。周四至周六,在深圳希玛眼科医院坐诊、做手术。在手术日,他一天大概要做10至15台手术,一年要做超过1000台手术,其中有一半是疑难病例,不少是从全国各地慕名前来。
“内地的病例、病情比香港遇到的复杂很多,在内地的乡镇、农村,设备、医生经验都不如发达地区,缺乏好的环境,因此疑难眼病特别多。”林顺潮说,北上办医对医生的技术及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林顺潮表示,希玛眼科医院创办的初衷就是为内地百姓提供与国际接轨的治疗--在美国能治的病、能做的手术在深圳也可以做得很好。
刚开业时,医院的顾客大多来自外地:一部分是香港人,另一部分是来自内地各地的疑难眼病患者。如今,这家医院与国际接轨的医疗水平、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广为深圳人所知,深圳居民门诊就诊占比近八成,本地手术患者占六成。
香港名医辞职北上
“哪里有病人就该去哪里”
时光倒流回2011年。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7正式实施,允许港澳医疗机构可以港资形式在广东等5省市开办医院。消息让深圳河对岸的林顺潮大为振奋,他感觉,自己的机会来了。
“内地不但有公立医疗服务,也鼓励私立医疗服务发展,双轨并行,互补不足。”身为全国人大代表,林顺潮早已捕捉到内地医改的动向。
那一年,林顺潮52岁。
在外人看来,当时的他已经功成名就--亚太地区眼科界的领军人物,担任香港中文大学眼科及视觉科学系主任、香港眼科医院医疗部主管,身兼多项要职,拿奖拿到手软,科研多次创下世界......但他却在可以坐享其成的年纪,毅然跟学校和医院提出辞职。
“当时我处于一个舒适区,离开这里,确实会面对很多风险和不确定的因素,未必能成功。但是,作为医生,应该是哪里有病人就去哪里。”谈及当时的决定,林顺潮仍不后悔。而他希望服务多有需要的病人。
早在1997年,林顺潮就参与了健康快车香港基金的活动,为内地贫穷的白内障患者免费施行复明手术。随后,他又创立了光明行动护眼基金和亮睛工程慈善基金,在内地进行防盲、治盲、除盲的社区及扶贫服务,接触了大量饱受眼疾折磨的病人。
彼时,香港的医疗系统已渐趋成熟,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齐头并进。林顺潮认为,到内地去办医,反过来还能给香港带来新的资源,刺激医疗行业继续发展。“北上办医,如果可以办一家眼科医院,以香港的管理方式为主导,并融入切合内地的需要,这就是一件值得全心投入的工作。”林顺潮说。
他先后到北上广深考察,终把医院定在了深圳。“深圳是改革城市,很多事情都先行先试。”林顺潮解释道。另外,深圳靠近香港,居住在香港的医生往返也非常方便。
然而,在深圳筹建医院的过程中,林顺潮遇到了和其他港人门诊部投资者一样的难题,那就是选址。由于《深圳市2010-2015年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深圳市医疗机构选址指导意见》对医疗机构的选址和大小等有相关规定,整整用了一年时间,林顺潮才和同学、同事、家人集资买下了位于车公庙盛唐大厦一、二楼的物业。此后,为了做物业环境、污水处理、消防处理的评估,又折腾了好几个月。终于,经过两年的筹备,2013年3月20日,内地港人眼科医院--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正式开业,这也是CEPA在深港医疗合作上结出的硕果。
机遇与困难并存
深圳向优质稀缺资源降“门槛”
看到希玛眼科医院等民营医疗机构在选址时遇到的困难,深圳进一步开放社会资本办医的大门,尤其是向高端优质稀缺资源降低“门槛”。2013年5月29日,深圳市卫计委正式出台了《深圳市医疗机构选址指导意见(2013版)》,大幅放宽了办医距离的限制--过去要求专科医院之间的距离要有3000米,综合医院要有2000米,全部缩短为1000米。随后,又取消《深圳市2010-2015年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深圳市医疗机构选址指导意见(2013版)》对医疗机构间的距离限制。这被视为对民营医疗市场“开闸”,而深圳也成为国内社会办医环境好的城市之一,带动卓正医疗、美中宜和等一批国内社会办高端医疗机构纷纷进入深圳。
在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的服务定位上,香港与深圳存在差异。在香港,私立医院和私人诊所提供高端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而在深圳,优质的医疗资源均集中在屈指可数的几家三甲医院,老百姓普遍对民营医疗机构欠缺信任。不同的生存土壤,让追求品质的林顺潮在创业初期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在香港,许多政商界名流、影视体育明星均是林顺潮的顾客,在他个人名气的带动下,其位于中环的眼科中心在香港名气很大,不愁没有病人。然而,进入深圳后,“酒香仍怕巷子深”。虽然大部分的患者仍是冲着他的名气而来,但其个人的知名度并没有带动整个医生团队的名气。初两年,希玛眼科医院在内地的知名度仍不高,医院的创收也大部分来自于林顺潮本人。
内地患者的就医习惯也给医院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阻力。香港的私人医疗服务主要是商业保险买单或者病人自费,而在内地,被纳入医保的定点医疗机构容易受到患者的青睐。希玛眼科医院开业一年多,一直未能获批成为医保定点医院,相对地影响了部分市民就诊的积极性。按内地相关规定,新开设的门诊部在无违规行为前提下运行一年后,才有资格申请使用医保。
在逐渐融入深圳发展的过程中,林顺潮提出希望将医院纳入医保定点单位的要求。深圳对希玛医院给予政策“松绑”,2014年7月25日,该院正式成为深圳居民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深圳市民可持医保卡就医。“持医保卡就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病人的经济负担,会带来门诊量的增加。”林顺潮说。目前,医院医保和自费的病人占比分别为30%和70%。
诊疗模式接轨国际
“市民和政府,都给我们打了高分”
希玛眼科医院开业后,为深圳民营医疗服务市场带来了新气象。
林顺潮的目标是医院不仅要在医疗技术上处于先进水平,还要是一所具有真正“港味儿”并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医院。“我要把香港国际化诊疗体系中的精髓复制到深圳,从香港和海外引入资历深、技术高和经验丰富的眼科专家,配备设施齐全的国际化标准眼科手术室,不论是认证、仪器、设备和管理,都力求与国际接轨。”医院采用预约就诊、免约并行的就诊模式,既为患者的分诊及检查缩短就诊时间,又满足了临时求诊需求;采用门诊挂号打包、手术打包收费模式,为内地医改提供成熟的经验参考。
“刚开始有一部分人不太理解和接受这种服务和收费模式,觉得有点贵,但病人逐渐了解到门诊打包收费包含了5项基础检查的费用和医生诊查费,便会认为这种模式便捷,收费也透明。”林顺潮说,虽然开始也有过水土不服,但终还是将“预约先行·免约并行”“眼科全科·专科诊疗”“打包收费”“日间手术”四大香港服务模式引到了内地。
林顺潮说,“在香港,医生和律师、工程师一样,是被尊重的。”他主张,医生应该有与之相匹配的社会地位和高收入,而不应该靠收红包或以药养医来提高收入。因此,他高薪聘请具有国际医疗理念和手术操作规范的医生,实行定薪制,严禁医生收红包和以药养医。
“要找到好医生是个挑战。”林顺潮说,在人才招聘方面,医院初期就遇到了很大困难。内地的医生都在公立医院,由于多点执业未放开,这些医生很难放弃“铁饭碗”到民营医院工作。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林顺潮很快转变了思路--并不致力于招聘有经验的名医,而是着力建立自己的医疗培训体系,把有一些基础的人才培养成符合医院要求的员工。他告诉记者,开业4年来,医院逐渐打造了一支希玛特色的医生团队,“我希望未来希玛的平台和培训科研体系,可以给多的医护人员有益的发展空间。”林顺潮说。
希玛眼科医院在深圳也逐渐赢得了口碑,医院开业不到10个月便实现了收支平衡,年门诊量也从2013年的不足万人次上升到2016年的逾4万人次,而住院病人和手术量也不断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多年来,在深圳市卫计委通过第三方机构进行的医疗卫生公众满意度调查中,希玛眼科医院一直高居深圳社会办医院公众满意度的榜首。今年初,该院医保信用以191.83的高分成功获评AAA级荣誉单位,这是市医保信用评定的等级。“无论是病人还是政府,都给我们打了高分。”对于这个成绩单,林顺潮非常满意。
深化深港医疗合作
“港医北上,深圳是优选地”
内地港人港资眼科医院--深圳希玛眼科医院
作为饮下“头啖汤”的人,林顺潮经常被他香港医疗界的朋友问“在深圳有没得做”。
“香港医疗界很关注内地发展。”林顺潮说,“如果没有CEPA,我也不会进入内地开办医院。”深圳希玛眼科医院开业4年来的发展实践显示,港人医院顺利融入到深圳的医疗体系中,同时也给内地带来了专业化程度高的服务。
目前,包括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在内,深圳已有6家港资医疗机构,另外5家为港资门诊部。林顺潮认为来内地办医的香港医生还是不够多。“北上办医的成本很高。”林顺潮分析。为吸引多港医北上办医,他希望政府在税收、人才流动等政策上让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引入良性竞争。另外,他希望内地和香港药物可以互通,方便内地患者使用先进的药物治疗。并建议提供多的商业保险条件,减轻病人看病的经济负担。
如今,CEPA升级,尤其是在粤港澳大湾区正式进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层面的大环境下,深港医疗的合作交流将踏上新的台阶。林顺潮认为,这将为香港医疗界提供多到内地办医的可能性和机会。大湾区发展潜力巨大,交通大动脉打通后,港医北上成本会大幅降低。同时,高端人才集聚的前海也是北上办医的优选地,不仅有税收政策优惠,交通优势是明显,适合发展高端医疗。此外,深圳市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政策,积极扶持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在他看来,港医、港资应加紧把握“窗口期”优势,抢占先机。
林顺潮认为,如果自己能成为一个成功的案例,那么将带动多香港医生北上。“眼科有可能,那么别的科室都应该有可能,如果能够多些人(香港医生)来,对国家的医改政策也是极大的支持。”
今年8月,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北京分院即将开业。“高铁通了,去北京只需8个小时,睡一觉就到了。如果我们去北京能成功,将会考虑在全国范围内发展。”林顺潮说。他的计划是,未来5年,要在内地一线城市成立10间希玛眼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