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顺潮的眼世界-晶报

来源:希玛眼科 2014-09-12 05:07:00

  林顺潮的眼世界
  近期,林顺潮将在晶报“健康老大”版开设专栏“医家之言”,敬请垂注。
  眼科医生林顺潮把他的每一次手术都看做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不过当下,他的艺术品不仅是一台漂亮的手术,他希望自己创立的内地港资全资医院摸索出值得借鉴的经验。
  “绅士”的医生
  如果不是套上绣着英文名的白大褂,没有人看得出眼前这位儒雅的绅士是位医生。精致的蓝色条纹衬衣打着笔挺的玫红色领带,顶灯照射下的镜片看不出一丝尘埃。这套装束是林顺潮刚出手术室换上的,也是他日常看诊时的标准装。他看上去像是一个出入金融圈的商界大佬抑或接洽外事活动的政府官员。
  林顺潮,国际眼科教授。创办了香港林顺潮眼科中心、香港希玛激光矫视暨眼科手术中心及内地港资全资医院--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
  他创办的家医院--香港林顺潮眼科中心,开在中环皇后大道中的中建大厦。那栋大厦被称为香港的名医楼,只有名医才有进驻资格。林顺潮的初诊费用是1500港元。董建华、范徐丽泰、伏明霞、郭晶晶、刘德华等政界大佬或明星们都曾到这栋大楼找林顺潮看过病。在香港,医生林顺潮自己也像明星一样被关注。
  他有一众闪亮的头衔--亚太眼科界主要领军人之一, 亚太眼科医学院候任会长,亚太玻璃体视网膜学会秘书长,世界青光眼协会理事。
  对于他“上流”的社会地位,林顺潮说:“在香港,医生应该和律师、工程师一样,是被尊重的。”他主张,医生应该有与之相匹配的社会地位和高收入,而不应该靠收红包或以药养医来提高收入。
  他高薪聘请港籍和内地医生,实行定薪制,严禁医生收红包和以药养医。
  “手术室风度”
  其实,现在看着顺风顺水的林顺潮,少年时光却是逆流而上。上世纪50年代末,他的父亲偷渡到香港,靠打工艰难持家。酷爱体育的林顺潮曾经为了买一双跑鞋,饿了3个月肚子。生活的艰辛却从没在他心里埋下苦难的种子,他习惯用眼睛发现世界的美好,于是,用镜头拍摄美好事物成为他的爱好。就连看似枯燥的显微镜里的眼科组织,都能让林顺潮觉得“与镜头中的万千世界很像,都是一个视觉艺术的旅程”。
  林顺潮曾在自传《我的实习剪影》里用文艺的语言描述对眼科的喜爱。他写道,“眼球内不同的组织,形形式式,各放异彩;组织与组织之间洋溢着丰富的空间、颜色、构图、层次等艺术元素”,“每一回落刀,每一次缝线,是医生在这绚丽画面上的落墨,犹如艺术家匠心独运的作品”。
  林顺潮说,他从来没把医疗看成是普通商品,“它要有关爱的成分”。在林顺潮的手术室里,有一个特别的提板。每一次手术,他都会在提板写上患者的名字。每隔一阵,呼唤患者的姓名,询问患者痛不痛。
  “其实都是明知故问。”林顺潮说,眼部局麻的情况下,手术刀触碰到眼睛没有动,肯定是不痛的,他每隔几分钟的询问是在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多些沟通,医患矛盾就会少很多。”
  林顺潮把这称为“手术室风度”。他喜欢说的一句话是:“不是治人的病,是治有病的人。”意思是,病可能相似,但人是不同的。
  30多年前,林顺潮在医学院面试的节课上,教授问的个问题是:“你认为成功的医生应该能赚多少钱?”
  林顺潮呆住了,不知道什么是成功的医生。
  许多年后,读到张晓风的文章《念你们的名字》,他找到了医学院面试的答案:“一个真正的医生怎能不是一个圣者?”“贴近别人的痛苦,体谅别人的忧伤。”
  凭借良好的“手术室风度”,林顺潮曾两次获得香港威尔斯医院“有礼貌医生”称号。
  “完全没有老板的架子。”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运营管理部主任谢丽娜说林顺潮平日里就是这样的人。每次下班看到有同事加班,他都会走到跟前说:“辛苦了”,“Good Night”。而平时,即便下属给他倒杯水,他也一定会说谢谢,“是个绅士”。
  高效细致的“超人”
  不过忙碌起来的“绅士”可就是走路一阵风,要下属追着跑的姿态了。
  “他是个超人。”谢丽娜说,当林顺潮看诊、做手术时,那就是天大的事儿。有一次,同事来到诊室有急事要林顺潮处理,他很不高兴地说:“难道我不看诊,要去处理这些事情吗?”此后再没人敢在看诊时打扰他。
  全院人都知道,林顺潮是个工作狂,对效率的要求到了。“他的时间一秒都不允许浪费。”谢丽娜说,林顺潮看诊时,前一个病人出去,后一个病人马上进来,跟房护士要做到“一秒不差”。
  当林顺潮看诊完快要进手术室时,工作人员赶紧在微信群里直播:“林医生五分钟后将进OT(手术室)。”众护士立马准备,“一秒都不耽误”。
  像精密仪器一样,这个54岁的眼科医生,除了高效,还有细致。
  一位医院工作人员说,林顺潮手术的时候,连显微镜里看到的棉签上一丝极其细小的棉絮都不放过。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林顺潮也一度精益求精。谢丽娜很怕让林顺潮看Word和PPT文件,因为“他不愧是眼科医生,一眼就能看见哪两个段落没有对齐”,要求返工。
  目标
  做成功范本,吸引港医来内地
  近期,让林顺潮在内地传播度广的一则新闻是,他的医院免费帮助山西被挖眼男童小斌斌植入义眼。“这不是刻意制造新闻。”林顺潮说,“施比受有福。”他现在甚至不愿意再多谈小斌斌,担心公众认为借此炒作。
  事实上,他的公益之路很早就开始。1997年,他参与筹备“健康快车”,开进内地偏远农村,为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2006年,他与香港医学界人士又发起“亮睛工程”,通过向内地相对贫穷地区捐赠眼科仪器、培训眼科手术医生独立开展白内障手术。公益一度是他工作的重心。不过,当公益事业已稳定发展时,当下,做好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是他的愿望。有着香港中文大学13年眼科系主任经历,他喜欢做科研工作。那是一种“想到新idea,半夜睡不着,只等着天亮去实验室证明是否可行”的兴奋。但现在,他多考虑的是怎样让深圳这家医院成功。
  4月18日从下午两点多进手术室,到晚上9点多3场手术全部结束,林顺潮没吃一口东西。而后接受记者两个多小时采访,只喝了半瓶水,吃了几粒润喉糖。他的看诊和手术已经排到了1个多月后。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曾多年参加全国两会,并坚持提交有关“鼓励社会办医”议案,终于在2013年梦想成真。当年3月,深圳这家医院开业。他希望能把这医院做成深圳民营医院成功的范本。他希望这个成功的经验可以让多香港医生看到,吸引多香港医生来内地办医,推动形成内地公立和私营医院双轨制发展的良好局面。
  每一回落刀,每一次缝线,是医生在这绚丽画面上的落墨,犹如艺术家匠心独运的作品。
  --林顺潮
  林顺潮讲述自己的经历。